打點滴要注意什麼
打點滴(靜脈輸液)是常見的醫療手段,但操作不當可能導致感染、過敏等風險。以下是近10天全網熱議的醫療健康話題中,關於打點滴的注意事項總結,幫助大家安全接受治療。
一、打點滴前的注意事項
事項 | 說明 |
---|---|
核對藥物 | 確認藥品名稱、劑量、有效期,避免用錯藥。 |
檢查包裝 | 觀察輸液袋是否漏液、渾濁,如有異常立即更換。 |
過敏史告知 | 提前向醫生說明藥物過敏史(如青黴素、碘伏等)。 |
空腹問題 | 部分藥物需空腹注射,遵醫囑是否需要禁食。 |
二、打點滴過程中的注意事項
事項 | 說明 |
---|---|
觀察針頭位置 | 若注射部位腫脹、疼痛,可能針頭移位,需重新穿刺。 |
控制滴速 | 過快易引發心臟負擔,尤其老人、兒童需嚴格遵醫囑。 |
留意不良反應 | 如寒戰、發熱、皮疹等,立即呼叫醫護人員。 |
避免隨意調節 | 禁止自行調整輸液器開關或拔針。 |
三、打點滴後的注意事項
事項 | 說明 |
---|---|
按壓針孔 | 拔針後按壓5分鐘以上,防止淤青或出血。 |
觀察身體反應 | 24小時內出現頭暈、心悸等異常需就醫。 |
保持清潔 | 針孔處避免沾水,防止感染。 |
補充營養 | 部分藥物可能消耗電解質,適當補充溫水和清淡飲食。 |
四、近期熱點關聯提醒
1.“網紅輸液袋”風險:近期有商家售賣未經滅菌的DIY輸液袋裝飾品,衛健部門提醒此類行為可能引發感染,務必遠離。
2.輸液速度爭議:某患者因自行調快滴速導致肺水腫,引發對輸液安全的討論。專家強調必須由醫護人員控制速度。
3.兒童輸液誤區:部分家長認為“輸液好得快”,但世衛組織建議優先口服用藥,減少不必要的靜脈注射。
總結
打點滴雖是常規治療,但需嚴格遵循操作規範。患者應主動配合醫護人員,關注藥物反應,避免盲目追求“速效”而忽視風險。如遇不適,及時反饋是保障安全的關鍵。
查看詳情
查看詳情